(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lián)系電話:88387124)
“目前中國銀行業(yè)的最大風險是700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處理不好,經濟改革的成本會吞沒經濟改革的成果。”今年5月,英國《金融時報》、高盛公司、穆迪公司、法國里昂證券同時發(fā)表了對中國銀行業(yè)的研究報告,對不良貸款的現(xiàn)狀發(fā)出警報。
7月25日,在高盛北京代表處古色古香的會客室里,中國《新聞周刊》就這一問題專訪了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
處理不良貸款過慢是中國未來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隱患
新聞周刊:目前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現(xiàn)狀如何?
胡祖六:最近三年來中國銀行體系資產質量有所改善,新增不良資產亦有所減緩,但不良貸款比例過高這一情況并沒得到根本性克服。盡管近幾年宏觀經濟周期十分有利,但中國銀行體系處置降低不良貸款的速度顯然過慢,是未來中國金融體系與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一大隱患。
新聞周刊:高盛和工行決定合作后,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是什么呢?
胡祖六:盡職調查。在所有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盡職調查是最重要的過程,在這基礎上才能做出價值評估,決定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處理。和工行的盡職調查正在啟動之中。我們自己的考察團隊會對幾千甚至幾萬筆貸款作抽樣性調查。
新聞周刊:盡職調查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胡祖六:這要看資產的完備性。四大商業(yè)銀行劃撥給資產管理公司的很多貸款,歷史很久,很多資料都喪失了,取得有關方面的法律認可就很困難。工商銀行在全國有很多網點,比如不良資產在廣東或者海南,把它們的資料轉移過來也要花費時間。我只能這樣說,盡職調查短則三個月,長則六個月以上。這是個非常繁瑣,非常復雜的過程。
新聞周刊:合資公司中雙方人員比例定下來了嗎?
胡祖六:這些很具體的問題還沒有定下來。資產處理一般有兩個東西,一是投資,我們有10個以上專業(yè)人員在做這個項目;還有一個是服務公司,負責回收貸款或重組事務。高盛以前在中國有個全資的服務公司,里面人員充足,也可以為高盛和工行的合資項目服務。
新聞周刊:這次合作的80~100億不良資產里,債務公司的數(shù)目和行業(yè)類型是怎樣的?
胡祖六:應該都是產權比較明確的。比如以前是工行的抵押品,因為對方違約被工行收回,但它性質仍然是不良資產。一般實物性抵押比較多,因為中國以前信用擔保制度也不完善,只有實物才更有抵押價值。
新聞周刊:高盛以往幫助別的國家處理不良資產也需要耗費這么多時間嗎?
胡祖六: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不良資產的狀況是最復雜的。像美國法律很健全,絕不會出現(xiàn)文件不存在的情況。而且美國有完整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已經建立起一套慣例。比如從債務上收購資產很容易,法律很快可以判決生效。而中國在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前沒有不良資產市場,所以在中國預期的回報率也相對較低。
新聞周刊:您曾說過,高盛和工行之間的合作是在探索一條新路,這個“新”怎么理解?
胡祖六:首先合作對象就是新的。因為商業(yè)銀行以前都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理不良資產。
這次合作不僅對其他銀行有借鑒意義,整個國家在設計下一步銀行改革的時候,這次摸索也是很寶貴的經驗。
幫助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下一步,是幫助它們重組上市
新聞周刊: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是靠你們最后協(xié)商,還是在合作之前就敲定條款?
胡祖六:這些細節(jié)應該會在盡職調查后,正式簽約時敲定。如果合作很成功,開始的規(guī)模也適當,以工行目前的利潤量,是有能力填補貸款損失的。從激勵機制上說,商業(yè)銀行可能比資產管理公司更有積極性。因為少收一塊錢也要從商業(yè)銀行利潤本身來沖銷這個損失。但從一個經濟學家的角度看,雖然有這么好的機制,四家商業(yè)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還是很高,當期盈利遠遠不夠沖銷全部損失,所以財政或多或少還是要承擔。
新聞周刊:銀行方面的人說,繞開資產管理公司直接和投行合作,有利于他們快速回收現(xiàn)金,您認為會有這個結果嗎?
胡祖六:可能會,但是也有很多條件。銀行的政策還不太明確。不良資產的回收價值和賬面價值肯定有差別,誰來承擔這個東西?資產管理公司就很明確是國家財政部買單,商業(yè)銀行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政策。
新聞周刊:作為一流投行,高盛擅長的業(yè)務很多。幫助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下一步,是不是幫助它們重組上市?
胡祖六:高盛是個全方位的投資銀行,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并購都是高盛的拿手好戲。嚴格說,不良資產投資是個很特殊的業(yè)務,并不是每個投資銀行都會做的。目前,國際上做得較好的也就是高盛,摩根斯坦利,加上雷曼。而在這方面高盛是全球最大的,也是歷史最久的。中國銀行改革是個系統(tǒng)工程,不良資產的處置是核心。這個東西不處理好,IPO是不成功的。因此我們非常有興趣,也有經驗幫助中國銀行上市。我們曾成功地幫中銀香港重組上市。
新聞周刊:許多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目前的回收率很差,您怎么看?
胡祖六: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美國歷史上最高是50%,韓國是平均25%左右,低的也有10%或者百分之幾,泰國18%。泰國很多不良資產是消費形態(tài),處理起來會容易一點,我們很多是企業(yè)的形態(tài),處理起來更麻煩。
新聞周刊:資產管理公司方面認為資產質量不好是處理慢的重要原因。您了解這個情況嗎?
胡祖六:1999年,按照三級分類或四級分類的標準,銀行認為最爛的東西肯定都先剝出去,但只是相對而言,F(xiàn)在留在銀行的不良貸款也是很糟糕的。決定貸款質量好壞的因素也在變化,比如宏觀環(huán)境。也許當時認為很差的資產,到今天反而有一線生機。1999年大部分鋼鐵企業(yè)都是虧損的,但去年開始幾乎每家鋼鐵企業(yè)都是盈利的。
新聞周刊:亞洲地區(qū)處理不良貸款的模式有“日本模式”和“韓國模式”。請問中國不良貸款的處理更適合哪種模式?
胡祖六:所謂“日本模式”可稱之為“蝸!蹦J,即日本銀行業(yè)重組步伐緩慢,成了日本經濟復蘇的嚴重障礙。而“韓國模式”則被公認為頗成功的,不到四年,韓國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由15%~18%降為2%~4%,基本上化解了1997年觸發(fā)的全面銀行危機。韓國銀行快速重組的經驗以及日本一再拖延銀行改革的教訓都值得中國參照,中國絕不能重蹈日本覆轍。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