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馬經:中國航海日為何定在7月11日?
中新社昆明7月11日電 題:中國航海日為何定在7月11日?
——專訪云南省鄭和研究會副會長馬經
中新社記者 繆超
全球有眾多國家將海洋視為國家安全與發(fā)展繁榮的根本,所設立的航海節(jié)、航海日或海洋節(jié)、海洋日不一而足,旨歸則在于提示、教育人們認知海洋與航海事業(yè)的重要,號召研究海洋、認識海洋、開發(fā)海洋,促進航海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
中國航海日為何是7月11日?與世界海事日有何異同?在中國第20個航海日來臨之際,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云南省鄭和研究會副會長、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馬經,予以解讀。
現將采訪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世界海事日是3月17日,為何中國航海日是7月11日?
馬經:1977年11月國際海事組織第十屆大會決定,以每年3月17日為世界海事日,但由于3月份的氣候不適合舉辦海上活動,1979年國際海事組織又決定,世界海事日在各國的舉辦日期由各國政府自行確定。
中國有廣闊的海域面積。鄭和下西洋時代,中國是和平航海的典型和代表,也是海洋文明的榜樣和標桿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時,多方聯名提議將鄭和首次下西洋的7月11日定為中國“航海節(jié)”。到了21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國際貿易貨物的海運比例占到90%,已然成為世界航海的泱泱大國,海上話語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航海節(jié)”于是提上國家議事日程。
2005年是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當年4月,中國國務院批準每年7月11日為中國航海日和中國的世界海事日。
中新社記者:中國航海日與世界海事日所傳遞的理念有何異同?
馬經:世界海事日的設立旨在加強各國對海運安全、海洋環(huán)境保護、海上救援、航事知識等涉及海洋事務的重視和宣傳。每年的世界海事日,國際海事組織會發(fā)表文告提出當年海事日活動的主題。
中國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在中國的實施,都定在鄭和首次下西洋紀念日,不僅說明中國對海運安全、海洋環(huán)境保護、海上救援、航事知識等海洋事務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表明中國對和平航海,共同開發(fā)利用海洋,共同維護海洋安全,科學航海、文明航海,共享海洋文明成果的倡導和期望。
中新社記者:鄭和下西洋如何影響世界航海史,對世界文明交流起到怎樣的作用?
馬經:信息的傳遞猶如石塊激起的水波。鄭和下西洋這樣的重大事件,只要發(fā)生一次,就會流傳久遠,更何況鄭和是在1405年到1433年間七次下西洋,往返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了大量文化、外交、貿易活動。有關鄭和船隊的規(guī)模以及航線、海圖、導航方法、指揮系統、停泊地以及沿途貿易等信息,自然也會引起世界各地的商人、學者、航海家和探險家的興趣。
從歷史發(fā)展的縱向繼承和橫向關聯性看,東西方新航線開辟之間存在歷史聯系,如15世紀末,葡萄牙人航海東來,無獨有偶,登陸地正是鄭和船隊多次到達的印度古里,隨后葡萄牙人還沿著鄭和的海上航線追尋到了馬六甲。
毫無疑問,鄭和下西洋促進了貿易的發(fā)展,加強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如鄭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的滿剌加(今馬六甲),從“人多以漁為業(yè)”的漁村,發(fā)展到成為中國和遠東的產品與西亞和歐洲的產品進行交換的貿易中心,繁榮了近一個世紀,就與鄭和七下西洋有諸多關聯。
鄭和七下西洋也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亞非歐豐富多彩區(qū)域文明的交流對話,并將當時中國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典章制度、文教禮義、文學藝術等傳播到各國,同時鄭和團隊也尊重亞非各國的風俗習慣,虛心學習各國文化,將各國的文明成果帶回中國,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歷史篇章。
中新社記者:目前仍有一些西方學者強調鄭和下西洋的軍事性,甚至冠以“原始殖民主義”,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馬經:歷史是篡改不了的,馬六甲是鄭和下西洋必經之地,在此留下了很多友好的歷史記憶。今天的馬六甲人仍常說:如果中國對別的國家有什么企圖,那不是現在,而是在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時就可以做到。
1405到1431年間,因暹羅進攻滿剌加,鄭和不辭辛勞數次到滿剌加和暹羅調解,最終使雙方實現了和平;彼時,爪哇戰(zhàn)亂不斷,蓄意殺害中國使臣和鄭和的船員達170余人,鄭和兵臨城下而不攻,曉以大義,使爪哇王心悅誠服,以和平方式解決了爪哇地區(qū)的紛爭(參見《明史·鄭和傳》《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等)。
鄭和船隊弘揚和平友善的文明交往,反對恃強凌弱,不斷發(fā)展鞏固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針,在亞非國家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受到各國民眾的普遍歡迎,成為公認的和平之師,也在亞非各國民眾心中,樹立了和平友好的形象。
中新社記者: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綄む嵑拖挛餮蟮木駜群?/strong>
馬經:鄭和下西洋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無畏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激發(fā)了中國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經略海洋的開拓精神和熱情,也影響了世界,促進了大航海時代序章的開啟。鄭和下西洋,同時也是以一視同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為依歸的中華文明的一次巡回展現和集中亮相,為亞非人民留下了和平美好的歷史記憶。
長期以來,鄭和下西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在西方航海和歷史學界常被刻意忽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呼喚有著以和為貴、平等相待、互利共享、交流互鑒等內涵的鄭和航海精神的今天,還原鄭和七下西洋的本來面目,弘揚鄭和的航海精神,從中獲得啟示,既必要也仍具現實和時代意義。(完)
受訪者簡介:
馬經,云南省鄭和研究會副會長、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過去30余年一直關注、參與有關鄭和的研究、紀念、宣傳和成果推薦、普及、應用等活動,多次參與撰寫與鄭和有關的書籍和研究論文。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8日 17:02:43
- 2024年12月28日 15:02:12
- 2024年12月27日 14:12:53
- 2024年12月27日 10:47:12
- 2024年12月27日 10:26:37
- 2024年12月26日 17:29:07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