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張懷存:如何搭乘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童話列車”?
中新社倫敦12月21日電 題:如何搭乘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童話列車”?
——專訪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終身院士張懷存
作者 歐陽開宇 卞雨晨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擁有二百余年歷史,包括莫奈、西克特、LS-洛瑞、惠斯勒、亨利·摩爾等知名畫家和雕塑家都是其成員,該學會每年舉辦的年度展與大獎賽以較高的水準、技術和藝術理念被國際公認。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皇家藝術學會年會專門設立了“張懷存獎”,這是該學會首個以華人名字命名的獎項。作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終身院士,張懷存主要創(chuàng)作領域是兒童文學。近日,張懷存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探討如何以童話講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故事。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兒童文學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獨特作用?
張懷存:兒童文學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橋梁作用、價值觀傳播、跨文化理解力的培養(yǎng)和藝術語言交流上。兒童文學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展示文化特色,如西方的《格林童話》和中國的《神筆馬良》等作品,使兒童輕松了解異域文化的節(jié)日、習俗和社會觀念,起到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
同時,它潛移默化傳播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觀,例如《白雪公主》用善惡對比引導孩子理解善良與正直的重要性;《木偶奇遇記》通過匹諾曹的謊言教導誠實的價值。此外,兒童文學通過展現(xiàn)多樣的文化背景,如《窗邊的小豆豆》的日式校園文化和《騎士降龍》的西方中世紀騎士文化,讓孩子理解不同文化差異下的思維邏輯和情感表達,從而培養(yǎng)跨文化理解力。
在藝術和語言方面,兒童文學以插畫和敘事為媒介,如繪本《我爸爸》結合色彩與故事情節(jié),為兒童提供綜合的藝術體驗,《猜猜我有多愛你》使用簡單的對話語言,結合形象的比喻來表達愛意,孩子很容易就能讀懂其中的情感,同時感受語言的趣味性和美感。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看待東西方兒童文學的異同?
張懷存:東西方兒童文學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共性在于兩者都以寓教于樂為核心,強調兒童想象力與好奇心的培養(yǎng)。如《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話》引導兒童認識道德與善惡;東方的《山海經(jīng)》和西方的《納尼亞傳奇》均為兒童創(chuàng)造超現(xiàn)實世界。此外,東西方兒童文學都常通過動物形象擬人化作為象征性的角色,且都注重通過描寫大自然來教育兒童尊重生命。
差異則體現(xiàn)在主題、敘事方式、藝術風格和文化內(nèi)涵上。東方文學注重集體主義、家庭觀念和倫理教育,如《寶葫蘆的秘密》凸顯誠實和集體價值,而西方文學更聚焦個人成長、獨立精神和冒險精神,如《哈利·波特》講述主人公的獨立成長過程。
敘事方式上,東方作品如《草房子》含蓄而詩意,常帶有抒情和哲學意味。西方作品如《小王子》則更直接、生動,注重對話與行為。文化內(nèi)涵中,東方突出哲理禪意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封神演義》;西方文學如《時光之輪》則以未來主義和科學幻想為主題,體現(xiàn)人類中心主義。
隨著全球化發(fā)展,東西方兒童文學逐漸融合,東方借鑒西方的冒險元素,西方也吸納東方哲學,使兩者在異同中綻放各自的光彩,借鑒彼此的敘事手法與主題表達,逐漸形成更加多樣化的文學格局。
中新社記者:從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張懷存: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尊重文化差異,避免刻板印象,同時挖掘文化共性,以創(chuàng)新表達實現(xiàn)深度融合。文化差異的尊重體現(xiàn)在對核心價值的挖掘,例如將中國神話融入道家哲學或儒家觀念,而非僅呈現(xiàn)傳統(tǒng)符號如龍或仙人。
避免刻板印象則要求超越文化標簽,如將現(xiàn)代性融入東方故事,或探索西方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共性的展現(xiàn)可以通過普遍情感主題,如友情、親情、勇氣與成長,這些在任何文化中都具有共鳴。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友情和勇氣,與中國作品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親情主題形成了文化交融點。通過以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這些主題,創(chuàng)作者能夠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對作品產(chǎn)生情感認同,提升文化理解力。
創(chuàng)作者還可以設置跨文化角色與背景,通過雙重文化視角吸引更多讀者。創(chuàng)新表達的手段包括結合東西方藝術形式,如水墨畫與西方插畫風格的融合。跨文化團隊合作則可以實現(xiàn)更豐富的作品內(nèi)容,還能更準確地傳遞文化信息。
此外,面向全球化讀者,本土文化如何進行國際化表達,我也在思考。一是通過現(xiàn)代化敘事重新講述傳統(tǒng)故事,如將《孟姜女》改編為具有冒險與親情元素的圖畫書,讓全球兒童感受其情感張力。二是融入多元文化視角,開放視野,將東西文化的優(yōu)秀元素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展示不同文化共存的可能性。三是避免以某一文化為優(yōu)越或主導,傳遞文化平等與人類共同價值。通過挖掘文化差異的內(nèi)涵、找尋文化共性以及創(chuàng)新表達,兒童文學可以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紐帶,為兒童打開理解世界的窗口,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
中新社記者:作為譯者和推廣者,作品中哪些點最能打動外國讀者?
張懷存:在推廣兒童文學的過程中,譯者和創(chuàng)作者需要抓住文化共鳴點、獨特性和情感感染力,共同的情感與價值觀。無論文化背景如何,人類的基本情感是相通的。人類的情感,如親情、友情和成長故事,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發(fā)共鳴。例如《窗邊的小豆豆》因其表現(xiàn)的兒童純真和成長困境,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受歡迎;《小王子》則通過簡潔而深刻的文字表達了關于愛與責任的普世哲理。通過這樣的情感紐帶,作品能夠超越文化差異,觸及讀者內(nèi)心。
獨特的文化元素是吸引外國讀者的重要特質。外國讀者對異域文化充滿好奇,兒童文學可以通過展現(xiàn)獨特的生活細節(jié)和文化意象使作品脫穎而出。像《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夠吸引外國觀眾,是因為它們充滿東方神秘的神話色彩。此外,作品中融入中國特有的生活細節(jié),如節(jié)日習俗、自然景觀或飲食文化,也能為外國讀者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成功的角色塑造是打動讀者的核心。一個復雜而立體的主角形象最能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和共鳴。例如,哈利·波特不僅是一個勇敢的冒險者,也有普通青少年的情感掙扎,這種復雜性使其成為全球讀者喜愛的角色。象征特定文化的配角也能為文學跨文化傳播增色,像中國兒童故事中的神獸“麒麟”或西方童話里的“仙子”,這些角色既能增強故事的文化氛圍,又使作品更具記憶點。
藝術感染力則體現(xiàn)在插圖和語言風格上。精美的插畫能大大增強兒童文學的吸引力,例如水墨風的插圖能很好地呈現(xiàn)東方韻味,而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更容易迎合西方的審美。語言風格上,譯文既需簡潔生動,又應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例如保留一些獨特的中國詞匯,如“長生不老藥”,并在適當處加注釋,能夠增加語言的文化感。
幽默與幻想是吸引外國讀者的重要元素。幽默感能夠打破文化差異,為讀者提供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而富有想象力的情節(jié)則特別適合兒童文學推廣,能激發(fā)讀者的探索欲望。通過結合共同情感、文化特色與藝術表現(xiàn)力,譯者和推廣者能夠在全球市場中更好地傳播作品。
中新社記者:未來,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兒童文學如何進一步承擔起“文化使者”的角色?
張懷存:未來,兒童文學可以通過推動跨文化合作和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進一步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主題如友誼、成長、家庭、環(huán)保等能夠超越文化界限,引發(fā)東西方讀者的情感共鳴。同時,通過塑造多文化背景的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翻譯和出版是擴大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翻譯應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時增強可讀性,雙語或多語版本則可以幫助讀者直接感受不同語言文化的魅力。此外,兒童文學可借助多媒體形式傳播,通過動畫、VR等方式吸引全球受眾。
舉辦國際兒童文學節(jié)和創(chuàng)作關注全球議題的作品也是促進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例如,通過一個關于保護森林的故事,將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與西方的生態(tài)保護精神結合,讓讀者感受文化共存的可能性。通過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兒童文學將進一步在文化交融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應繼續(xù)體現(xiàn)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為全球兒童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也培養(yǎng)更加開放和包容的下一代讀者。(完)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