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靈魂
韓曉強
從某種程度上,剛剛過去的2021確實是黃志忠藝術(shù)生涯的重要年份,他不但接演了《峰爆》這部填補國慶檔的災難大片,也亮相于熱劇《甜蜜》《突圍》和知識考古類節(jié)目《隱秘的細節(jié)》,此外更在《功勛》中扮演袁隆平,成為袁老離世之后的一種替代性的記憶。袁隆平生前最知名的一張照片,就是稻田里拉小提琴的一幅,集科學家的頭腦與藝術(shù)家的品味于一體,在我看來就是中國式男性氣質(zhì)的某種完整表達。而這種氣質(zhì)的承接與重塑,也為黃志忠的“角色收藏”增添了嶄新的樣本。
硬漢當仁不讓
剛,是《峰爆》里黃志忠給人的第一印象。這里的剛,既是剛猛無懼,也是剛愎自用。父子吵架的一場戲,黃志忠不占理也懟得兒子啞口無言,就自然而然將洪赟兵這個退伍鐵道兵的硬漢形象立起來了。這僅是常規(guī)操作,正如黃志忠在接受采訪說的:“我崇尚犧牲精神、英雄主義,特別正向、硬漢的價值觀,很多角色也是這樣?!?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class="adInContent">
這種陽剛硬派已經(jīng)成為黃志忠的人設之一,他的熒幕角色也多屬此類。黃志忠的“硬”,在于形象之利落,也在于體魄之練達,他并非軍旅或武行出身,但身為職業(yè)籃球運動員的履歷也帶給他骨子里的戰(zhàn)斗力,讓他極為擅長警察、特工、戰(zhàn)斗英雄的戲路。在男性氣質(zhì)方面,黃志忠和王志文似乎分屬兩面,他們名字中間都有一個“志”字,區(qū)別是前者剛而后者柔,前者尚武后者崇文,因此即使扮演的都是軍人,也是黃志忠為鐵帥,王志文為儒將。
這不免涉及中國式男性氣質(zhì)的分類問題,所謂文者提筆安天下,武者馬上定乾坤,圍繞文武之道,歷史上曾有二元的區(qū)隔。白凈文青為“奶油小生”,粗漢爺們?yōu)椤坝才尚∩?,年輕的唐國強和姜文各為其代表。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兩派演員都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顏值或荷爾蒙魅力,奔向更深度的靈魂,中間更有一批演員大器晚成,張嘉益、于和偉、王勁松都是典型,黃志忠也是一例,對這些硬派演員來說,出名趁早或許是個偽命題,如果不是上天欲成其材必先苦其心智,他們的后期上限也很難得到保障。
黃志忠1991年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考入中戲表演系,畢業(yè)后分入中國兒童藝術(shù)劇院,30歲之前頂著一個娃娃臉,卻根本不善此道。他穿梭在各類劇組中開始了龍?zhí)咨模苍凇洞蟾恢摇贰栋灸辍贰斗伺畫z》等幾個影視劇中演過男一號,只是無人認得。直到2000年,黃志忠終于撬動了自己的命運,他在《大宅門》中第一次和優(yōu)質(zhì)電視劇相遇,扮演了白景琦的大舅子黃立。這是一個標準的忠勇硬漢形象,即使戲份不多,但與陳寶國的幾場對手戲讓人印象深刻,也順勢鋪就了他日后的硬漢軌跡。
懟出一個經(jīng)典
對黃志忠來說,《大宅門》是敲門磚,之后的《無間道3》則是加速器。在這部當年拯救港片于水火的三部曲完結(jié)篇中,黃志忠扮演的沈亮被梁朝偉用煙灰缸砸破了腦袋。這次演出得益于其師兄陳道明的提攜(陳道明也扮演了沈澄這一角色),是打開大電影門戶的開始。多年之后,黃志忠在《使徒行者2》中扮演大反派,也再度見證了他高度的即插即用和遇強則強的適應能力。
而到2007年,黃志忠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翻身之作——《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巨制,貢獻了史上最強的男性群體演出。黃志忠不僅在此遇到當年合作過的陳寶國、王慶祥,也邂逅了倪大紅、王勁松、張志堅等實力派中生代男演員。劇組人才濟濟,充斥著精密的磁場和良性的化學反應,每個人吃足暗勁,拍片現(xiàn)場揮斥方遒,近乎華山論劍。不同于《大宅門》里為陳寶國做嫁衣,《大明王朝》中的黃志忠上升到和陳寶國并駕齊驅(qū)的雙男主之一,這次二度重逢,兩人竟然各有千秋、棋逢對手,讓黃志忠一躍而成為頂尖實力派男演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王朝》最初選擇黃志忠扮演張居正,主角海瑞的人選懸而未決。黃志忠暗暗努力、熟讀史書,做好了萬全準備,終于在最后時刻虎口拔牙,拿下這個重量級角色?!洞竺魍醭穭∽魉悸非迤?,主線故事由雙核驅(qū)動,一頭是權(quán)力頂端的嘉靖,至陰至柔之君;另一頭是權(quán)力底部的海瑞,至陽至剛之臣。從名義上說,陳寶國是劇中男一,但從戲份多寡、實際驅(qū)動力和觀眾認同感來說,黃志忠扮演的海瑞才是全戲之魂。自第六集出場開始,黃志忠懟天懟地懟空氣火力全開,以驚人的爆發(fā)力盤活了海瑞這個歷史形象。
為了達到形似人物,黃志忠在12天中迅速減重19斤,堪稱是貝爾、麥康納式的人肉壓縮機。在出演該角色的四五個月時間內(nèi),他都保持著枯黃、饑餓、疲憊的真實狀態(tài)。按照導演張黎的說法,黃志忠在餓到一定程度之后,眼睛開始精光四射,身上透著一股氣,激發(fā)出這一形象的完美狀態(tài)。海瑞的剛猛、執(zhí)著、悲情乃至信仰,經(jīng)由他抑揚頓挫的低沉嗓音和讓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如炬,譜寫出該角色的大道至誠。在雪天凝望餓殍滿地的悲憫,以及最終面對嘉靖盤問時的逆骨錚錚,都無不讓人屏息凝神、嘆為觀止。觀眾們稱這版海瑞為“懟王”,卻沒想到他懟出來一個經(jīng)典,自此開始,黃志忠成為張黎的御用演員之一。
善養(yǎng)浩然之氣
海瑞身上流淌著忠孝節(jié)義,但終究是個歷史人物,其面黃肌瘦胡子拉碴,演員自身的魅力也被遮蔽。雖然黃志忠大體走在硬漢路線,但也仍然算得上顏值出眾,此時正值巔峰,急需一個形象為其復魅。2009年,張黎再造歷史巨片《人間正道是滄桑》,黃志忠被選定扮演楊立仁,可算是天作之合、眾望所歸。和《大明王朝》一樣,該劇也是男性群戲,黃志忠和《大明王朝》中的原班演員張志堅、鄭玉再度相逢,但在劇情設計上,《人間》是書寫楊家三姐弟的故事,孫紅雷扮演的楊立青是男一,黃志忠則是男二。
但黃志忠再次踐行了以男二通往男一的“超車程序”,他扮演的楊立仁雖然屬于國民黨陣營,但在復雜建構(gòu)的家國人物譜系中,楊立仁以其高度濃縮的信息量和人物復雜性獲得了觀眾對黃志忠表演的深度認可。此時黃志忠一邊盡顯熟男風采和男性魅力,一邊貼合人物宿命式的荒誕和悲情,這讓他以高度的實在性壓倒了孫紅雷的主角光環(huán),最終斬獲飛天獎和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在后來的訪談中,黃志忠認為楊立仁是一個“孤獨求敗的人物”,他身上有宿命式悲劇,“承認自己的失敗,但絕不承認自己的滅亡”。
作為鴻篇巨制,《人間正道是滄桑》堪稱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時間線既然夠長,楊氏家族的命運或者楊立仁的人物弧就拉得足夠長,后者的身份從中學老師過渡到殺手、黃埔軍官、中統(tǒng)特務以及國民黨高官,每走一步,都見證歷史洪流、家國浮沉,楊立仁雖然有足夠的才華、機遇以及足夠堅定的心性,然而歷史車輪的方向卻注定了他在事業(yè)和愛情方面不斷折戟,黃志忠演繹的這一精英式的失敗,或許就是本劇的核心力量所在。
諸多評論在談到楊立仁這個角色的時候,通常的說法是城府極深又心藏深情,這個角色有著略陰森的表象(這有點像他在《錦衣衛(wèi)》中扮演的魏忠賢),但需要精確看待的是,黃志忠的魅力或者其作為男性氣質(zhì)的特點,絕非簡單的硬漢線條,也不是扮演各種復雜人物或者反角的游刃有余,而是他無論如何都有一種“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讓黃志忠扮演任何角色時都具備一種源自血骨的正氣——這自然離不開《大明王朝》海瑞這個角色的淬煉,但更重要的還是他本身的氣質(zhì)屬性。這種浩然之氣,讓他有別于內(nèi)地影視界的其他男演員,無論正反角都能演得很“正”,從而脫穎而出,樹立起自己的標識特征。
不一樣的革命者
善養(yǎng)浩然之氣,既是黃志忠的特點,但也是把雙刃劍。戲劇的角色五花八門,各種路線博大精深,缺陷之美更易深入人心,浩然之氣卻難言鮮明。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宅門》里陳寶國的匪霸之氣和劉佩琦的紈绔之態(tài)都是典型,但若換黃志忠來演,必然魅力減半,這是戲路和規(guī)律使然。
這一狀況在2011年的《新亮劍》中得到了證實。此劇翻拍自經(jīng)典名作,媒體觀眾自然要拿黃志忠和李幼斌進行橫向?qū)Ρ?。從成片效果來看,黃志忠不可謂不努力,但實際效果差強人意,也在于其力道不能準確投向李云龍這個角色的精髓:粗魯、市井、無賴、痞氣、喜感。李幼斌當年劍走偏鋒,拿角色當反角來演,最終獲譽無數(shù);黃志忠另起爐灶,演得過于鏗鏘正統(tǒng),反而少了味道。誠然,《新亮劍》的失敗和導演理念、整體選角不無關系,以至于黃志忠和其他演員之間缺乏良性互動;但這也有黃志忠自身的緣故,也就是說,他的特質(zhì)沒有那么適合李云龍,至少遠沒有李幼斌那么適合李云龍。
但有所缺必然有所長,塑造李云龍的失敗并不影響黃志忠塑造其他形象的持續(xù)成功。他一方面在《天字一號》和《風云1949》等劇中維系自己的優(yōu)勢路線,另一方面也能在《家常菜》《咱家那些事》等劇中演繹沉穩(wěn)可靠的居家男人。更不用懷疑的是,黃志忠既能在《皮五傳奇》中駕馭市井喜劇,也能在《鶴唳華亭》中展現(xiàn)皇族氣質(zhì)。他的戲路既不狹窄,深度上則更為精進,而他厚積薄發(fā)的浩然之氣,也讓他在重塑革命者方面卓有成效。
這些角色中,點睛之筆無疑是《建軍大業(yè)》中的朱德。作為黃建新“建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建軍大業(yè)》由導演劉偉強掛帥,是三部當中商業(yè)性最強的一部,其中明星云集,黃志忠卻再次超車型發(fā)揮,讓朱德這一形象的魅力凌駕于劉燁扮演的毛澤東,以及朱亞文扮演的周恩來之上,從男三躥升為男一的地位。這是黃志忠擅長之事,是實力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不一樣的思路去詮釋朱德這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或許是編劇的意圖,也或許是黃志忠本人的想法,《建軍大業(yè)》中的朱德帶著某種剛?cè)岵墓糯鷤b客之風。在南昌起義之前,他一襲長褂,穿梭于權(quán)貴之間、圓滑老辣,在酒樓里談笑風生;起義之后,他戎裝颯爽,沖鋒陷陣于眾人身前,指揮若定,是鐵打的勇將。兩分多鐘的戰(zhàn)斗動員宣言令人觸動,離不開他高超的臺詞功底,這一點,恐怕任何看過他在《見字如面》出場的觀眾應該都會印象深刻。
朱德還是那個朱德,但區(qū)別在于黃志忠的版本一方面抓住了他思想轉(zhuǎn)變的時刻(由舊軍閥變成革命者),折射出其內(nèi)在深度,也同樣在個性魅力方面重塑了人物。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朱德,黃志忠的深描帶出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他曾因軍閥氣而被拒入黨,后來棄官輾轉(zhuǎn)德國哥廷根大學讀哲學,只為尋找馬克思的火種足跡完成自身證悟(洗滌軍閥之舊氣),最終在柏林找到我黨,又回南昌一錘定音。其信念之堅定、足跡之長遠,在讓人感慨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入了解了朱德這個活生生的人。
文武雙全、張弛有道,這些典型的男性氣質(zhì)都呈現(xiàn)在《建軍大業(yè)》的朱德身上。但這絕非終點。在朱德之后,他又在大小屏幕上塑造了蕭睿鑒這位野心帝王、洪赟兵這位硬漢父親、袁隆平這位功勛院士,不斷豐富著自己的氣質(zhì),而且能夠厚積薄發(fā),以一些戲份極少的角色(如《八佰》里的老葫蘆、《中國機長》中的機場調(diào)度員、《在一起》中的鄭院長)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如前文提及,我國男演員的氣質(zhì)有不同譜系,或者先后發(fā)展,或者并行交疊,構(gòu)成基礎分類和演進圖式,通常,人們比較容易將演員和這些類型對號入座,能多方向兼容乃至全部兼容的少之又少。但黃志忠似乎是一個典型個案,他似乎同時具備顏值、氣概、貴氣、內(nèi)在幽默以及全能魅力,如果說內(nèi)地華語男星大多是大成若缺的單向主義代表,那么拋開硬漢表面,黃志忠應該是相對綜合的那一位。
因此,跨越這個大器晚成的人物的作品軌跡,黃志忠以剛性為起點,養(yǎng)足浩然之氣,回歸文武之道,成為中國式男性氣質(zhì)的楷模。
(作者為電影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