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臺灣政治大學慶祝八十周年校慶,頒授老校友查良鏞(金庸)名譽博士學位,并邀請他做有關(guān)中國歷史的講座。金庸說,不要分大陸人和臺灣人,大家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只有統(tǒng)一才能強大。 中新社發(fā) 曾嘉 攝
|
中新社臺北五月二十一日電 題:自稱大師兄 金庸與政大學生談中國歷史 中新社記者 曾嘉 陳立宇 武俠大師金庸二十一日來到母校臺灣政治大學,為莘莘學子講述“中國歷史發(fā)展”。上周才接受政大頒贈名譽博士的金庸,開口不改武俠大師本色,自稱大師兄,勉勵臺下的師弟、師妹們要多用功。 這場名為《金庸會群英:指南論劍》的演講,是政大八十周年校慶的慶;顒又唬彩沁@次金庸臺灣行唯一一場演講和簽書會,吸引了大批書迷前來。 上午十點才開始的演講,七點半在會場外就大排長龍。原先只能容納三百七十五人的演講廳,在金庸號召力的作用下,會場內(nèi)擠滿了近五百位書迷及各路媒體記者,走道、樓梯間幾無立錐之地。簽書會的號碼牌也在十五分鐘之內(nèi),就被同學們“一搶而空”。 金庸以政大學長,也就是大師兄的身份,一開始就勉勵臺下的小師弟們,能夠在學生時期多念點書。接著的演講,他以夏、商、周三代的上古史為引子,認為以今天發(fā)達的科技檢視,中國歷史至少可被測量出有六、七千年之悠久。 由于寫小說經(jīng)常觸碰到歷史、考古等文化領(lǐng)域,他也舉出眾多史學家的觀點,表示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并不限于中原或是黃河流域,應(yīng)該擴及長城以外的范圍。金庸說,中國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與以南的漢族農(nóng)業(yè)社會,雙方經(jīng)相互接觸,迸發(fā)火花,而演變形成中國文化。 “在座的大多數(shù)可能認為自己是漢族,但檢查DNA可能就有少數(shù)民族的血緣!苯鹩癸L趣地說,中華民族就是各民族在歷史上不斷融合的產(chǎn)物。并強調(diào),中華民族要強大,就需要統(tǒng)一起來,大家不分什么大陸人、臺灣人。 懷念起三年的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歲月,金庸感謝政大老師三年的教誨。 “聽蔣校長演講,感覺很嚴肅;聽孔祥熙演講,就很風趣;錢穆談中國歷史則豐富博學。”金庸回憶說,因為錢穆先生是無錫人,說話的口音同學們聽不懂,我是浙江人,大致能聽懂,就幫忙翻譯,也受同學們的歡迎。 他說,自己那時算是用功的學生,每天必讀一本中文書和幾頁的英文書,中文讀的是《資治通鑒》。“自己若有什么小成就,就是來自當年在政大念書時不放棄的精神! 由此金庸引入他擅長的武俠世界:“當時我每天下午拿個長板凳,窩在那邊睡午覺,一個多小時也不會掉下來,后來我把它寫進《神雕俠侶》里,小龍女睡在繩子上。” 大師也曾經(jīng)到過少林寺的藏經(jīng)閣,見識了少林絕學易筋經(jīng)。他坦言,“少林寺有很多武功,其中的易筋經(jīng)也很好,有位高僧說要教我,但是我很懶,所以沒學! |
【關(guān)于我們】-【 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wù)】-【圖片庫服務(wù)】-【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wù)所 趙小魯 方宇 |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