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可用期指對沖熊市下跌風險——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證券頻道

          基金可用期指對沖熊市下跌風險

          2010年10月08日 14:14 來源:證券時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基金是最大眾化的投資方式,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首選。但在目前市場上,基金利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比例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不過,股指期貨為基金投資者在熊市中對沖風險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基金熊市中保本受限

            根據(jù)證監(jiān)會的相關規(guī)定,基金買入股指期貨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賣出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持有股票總市值的20%,很顯然20%的比例無法對沖熊市中的大部分系統(tǒng)風險,所以現(xiàn)階段的基金都無法做到在熊市中保本。

            而且基金投資者在熊市中的傳統(tǒng)操作思路是高拋低吸,但是基金的申購贖回成本卻很高,股票型基金作一次申購和一次贖回的成本在1%以上,指數(shù)型基金的成本也在0.8%左右。再加上無法準確判斷大勢,這種方法幾乎很難準確地捕捉離場和入場的時機,造成投資者的額外損失。

            期指對沖風險有四優(yōu)勢

            不過,股指期貨為基金投資者在熊市中對沖風險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具體的操作思路是:如果基金投資者不看好未來的大盤走勢,并不需要贖回基金份額,而是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賣出相應金額的期貨頭寸。當投資者判斷大勢趨好的時候平掉股指期貨頭寸,即完成了一次對沖風險操作。

            利用股指期貨對沖熊市中的系統(tǒng)風險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

            第一,節(jié)省手續(xù)費。股指期貨的手續(xù)費僅為資金的萬分之一左右,遠低于基金的申購和贖回費用。

            第二,股指期貨采用保證金交易,投資者只需要25%左右的資金(計入備用金)就可以完成對基金份額的套期保值。

            第三,T+0對沖風險。通過申購贖回方式回避風險是以交易日為單位的,申購贖回均在T+1日完成,無法及時地回避日內風險。而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策略受益于T+0的交易方式,可以對沖大盤短時間內下挫帶來的系統(tǒng)風險。

            第四,即使投資者對大勢判斷錯誤,也只需及時平倉期貨頭寸,不需要承擔額外的損失。

            LOF基金套保效果較好

            利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本質是利用股指期貨的系統(tǒng)性風險來對沖基金的系統(tǒng)性風險,這種方式對幾只完全跟蹤滬深300的LOF基金完全適用,例如嘉實300基金,使用1:1的比例對沖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對大多數(shù)基金來講,除了系統(tǒng)性風險之外還有部分非系統(tǒng)性風險,套期保值的效果就取決于這部分非系統(tǒng)性風險,非系統(tǒng)性風險占比越小,套期保值所取得的效果就越好。

            為此,以2010年4月16日到7月2日的這段熊市為例,據(jù)此計算嘉實300、華夏大盤和廣發(fā)小盤三只有代表性的基金的套期保值效果。這段時間內股指期貨當月合約下跌了25.34%,而嘉實300、華夏大盤和廣發(fā)小盤分別下跌了23.74%、18.54%和21.86%。股指期貨對嘉實300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好,達到了97.9%,對華夏大盤和廣發(fā)小盤的套期保值效果分別是91.64%和95.53%,均可以達到對沖風險的要求。

            除了基金之外,在熊市中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對持有股票進行套期保值。與基金相比,股票的非系統(tǒng)性風險更大。投資者首先需要對持有的股票組合與滬深300的擬合程度作分析,然后再根據(jù)資金量計算對應的股指期貨頭寸。一般來講,在擬合程度75%的情況下作套期保值效果較好。 (中證期貨 魏周暉)

          參與互動(0)
          【編輯:王文舉】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