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秭歸人的屈原情結(jié)完整地貫穿了2000年——中新網(wǎng)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三峽秭歸人的屈原情結(jié)完整地貫穿了2000年
          2010年06月17日 17:1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wǎng)宜昌6月17日電(記者劉良偉 郭曉瑩)今日的秭歸并沒有隨“端午”翻過而恢復平靜,剛剛落成開放的屈原祠內(nèi)依然人頭攢動,香火旺盛;懸于各家各戶門前的艾蒿依然香氣撲鼻,整座城市彌漫著艾蒿的香味……

            對于秭歸這座城市,屈原情結(jié)完整地貫穿了2000年,代代相傳,成為秭歸人血脈中化不開的一部分,端午只是他們這種情結(jié)爆發(fā)的一個開始。

            秭歸縣委書記羅平烺介紹說,在秭歸,“屈原文化”以其親切自然的形式鮮活于民間。每年的端午節(jié),秭歸人都會劃龍舟呼喚屈子魂歸,老百姓家家戶戶掛艾蒿、吃粽子、喝雄黃酒,以寄托對屈原的深情懷念;屈原誕生地樂平里,有讀 書洞、照面井等眾多屈原傳說的遺跡。這里自古以來民風淳樸,文風極盛,在清朝中期,這里便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農(nóng)民詩社——“騷壇詩社”,并歷經(jīng)幾百年不衰,這種發(fā)自民間的紀念形式與文化習俗已成為屈原故里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可以說,屈原文化已深深地融入秭歸經(jīng)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彰顯出迷人的魅力。

            秭歸縣城所在地舊稱“茅坪”,原為秭歸縣的一個小鎮(zhèn)。因三峽工程建設,秭歸老縣城歸州全部被淹,秭歸縣城整體搬遷至茅坪鎮(zhèn)。從歸州古城到茅坪,秭歸縣城向東遷移了37公里。與秭歸人一起“移民”的,還有秭歸人割舍不下的屈原情懷。在這里,無處不顯示著家鄉(xiāng)人對屈原的眷念:以屈原名字命名的屈原鎮(zhèn),以其作品《天問》命名的天問路,以及屈原酒店、屈原酒廠等等。而在全縣中小學校乃至黨政系統(tǒng),鄉(xiāng)土教材必修 “屈原文化”;除此之外,當?shù)剡專門聘請老師深入到社區(qū)、村落,講授屈原的生平、作品……

            事實上,新的時代背景下,秭歸屈原文化已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日漸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2009年,臺灣參訪團一行百余人在秭歸鳳凰山下舉行祭祀屈原的活動,今年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暨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則吸引了臺灣政要和文人代表一行80余人赴秭歸祭祀屈原。羅平烺說,加強兩岸交流與溝通,文化是最堅固的橋梁,屈原文化是中華文化之精髓,在兩岸文化交流上正扮演著重要角色。(完)

          參與互動(0)
          【編輯:莊百萬】
            ----- 社會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