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新生代農民工不僅僅需要“心理按摩”——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學者:新生代農民工不僅僅需要“心理按摩”

          2010年07月12日 08:51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目前,我國進城農民工近1.5億人,其中約六成是1980年、1990年后出生的農民工。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出生在物質生活水平相對豐裕的年代,受教育水平較高。他們也是“無土一代”,從小在以城市題材為主的電視節(jié)目熏陶中長大,且名下沒有分到土地,也沒有農業(yè)生產經驗。

            因此,在生活期望上,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大多數人并沒有把自己的未來與農村聯系在一起,而是設定了城市生活的長遠目標。第一代農民工雖然也想在城市里生活,但是可以接受返鄉(xiāng)的“退路”,對他們來說,打工生活只是一種過渡,掙來的錢可以改善在農村的生活。與父輩們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懷抱著城市生活的夢想,卻遭遇諸多有形無形的壁壘,難以在城市安家落戶。如此一來,打工成了他們漂在當下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農民工往往被認為是勞動力而非勞動者。這種認識造成農民工“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困境。工廠宿舍所提供的不過是農民工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最簡陋的形式,沒有家庭和社區(qū)生活,缺乏社會交往和情感支持,農民工作為一個人的更完整豐富的需求大多被忽視和壓抑。

            因此,他們出現緊張、焦慮、彷徨甚至絕望等心理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問題的產生固然有個人因素,但是更應看到社會結構因素。我們不能只講農民工的心理問題,而不反思社會制度的缺陷,從而反過來責怪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耐受力差,否則只會將問題根源局限在農民工這一代。

            緩解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問題,短期來講,企業(yè)應轉變一味追求利潤的理念,主動化解農民工的焦慮、絕望等情緒。此外,生產企業(yè)要打破與社會的“圍墻”,主動接納社會組織的幫助。

            除了心理上的按摩,還需打破戶籍壁壘,賦予農民工完整的工作、生活權利。這并非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當然,政府必須意識到其緊迫性,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給新生代農民工以希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盧暉臨 本報記者 姜赟整理)

          參與互動(0)
          【編輯:吳博】
            ----- 社會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