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稅”爭議不斷 對車市影響有多大?——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能源頻道
            “環(huán)境稅”爭議不斷 對車市影響有多大?
          2010年04月01日 10:15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家環(huán)?偩诸I導證實,日前財政部、國稅總局等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機動車環(huán)境稅費改革問題,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將列入環(huán)境稅征收范圍,北京將可能成為首個試點城市。這一消息立刻引起社會熱議,支持與質疑聲此起彼伏,質疑聲中諸如加重企業(yè)及消費者負擔等問題成為焦點。

            爭議不斷

            支持者的觀點認為,及早出臺強制性燃油經濟性法規(guī),給社會以強烈的節(jié)能和環(huán)保信號,使新進入市場的汽車平均能耗大幅下降。

            長城汽車副總經理商玉貴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還是應該制定“環(huán)境稅”,目前汽車制造越來越多,每年劇增的汽車保有量給環(huán)境帶來較大的影響,對于汽車工業(yè)來說發(fā)展和保持環(huán)境是兩個矛盾的問題,汽車與低碳也是相悖的。因此,還是要控制汽車消費。

            “征收環(huán)境稅有利于企業(yè)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商玉貴說。這一觀點同今年的兩會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的表態(tài)不謀而合。

            質疑者普遍認為,目前我國已經有機動車購置稅、消費稅和燃油稅三個稅種對機動車的使用進行限制,再開征機動車的環(huán)境稅有重復嫌疑。

            中國著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就持有上述觀點!澳壳霸诂F有的三項稅費中已經含有環(huán)境稅的成分,再征收有重復征收的嫌疑,也顯得不公平!辟Z新光分析。

            此外,有業(yè)內人士擔心,2009年中國汽車工業(yè)榮登產銷世界第一的寶座,車輛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對市場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如果開征機動車環(huán)境稅,將抵消購置稅優(yōu)惠對車市的刺激作用,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可持續(xù)增長是一巨大利空,這背離了國家大力鼓勵汽車消費,推進汽車產業(yè)振興的初衷。

            車企影響幾何

            今年剛剛有所回落的車市近期又被“環(huán)境稅”即將征收的消息困擾,年初上調的購置稅就已經使車市適度降溫,然而或將出臺的“環(huán)境稅”又使車市多了些許不確定因素。究竟環(huán)境稅會對車市及車企帶來何種影響?

            長安汽車華北地區(qū)經理焦西寧認為征收“環(huán)境稅”對于車市來說影響是有限的。

            有人擔心,環(huán)境稅的征收會對正處于發(fā)展中的中國汽車工業(yè)極為不利,首先遭受打壓和影響的便是自主品牌,由于在技術上的弱勢,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必然低于合資品牌車型,這會導致消費者在選購車型時更為輕視自主品牌車型,從而給國內許多自主品牌帶來更大壓力。

            “年初的購置稅上調也未能給車市帶來太大影響,至于說是否會對自主品牌產生影響,那我想應該是對所有品牌都會有影響。”焦西寧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商玉貴對“環(huán)境稅”提出建議:大排量的征多、中排量的征少、小排量的不征,新能源的鼓勵。“個人認為國家在政策方面應該重點考慮對于清潔能源、新能源車的支持力度。”商玉貴說。

            中國汽車業(yè)資深策略專家丁樹雄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對于車市是否造成影響,關鍵看與汽車相關的稅種數量及稅額,如果征收的稅項繁多、開征的稅費金額高那對車市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會在出臺初期的某一段時間內抑制汽車消費的增量,其后影響會逐漸減小,因為汽車消費不是個人的事,它關乎環(huán)境責任,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村、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另者我們必須信守“哥本哈根”減排的承諾。

            賈新光卻認為整體對產業(yè)的影響不大,影響大的可能是營運的車輛。(記者 鄭芋)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