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考古學家用新、舊石器來劃分人類史前史的兩個階段,今天我們可以用兩種化學元素的交替來形容正在發(fā)生的材料革命。
20世紀的最后幾十年是硅的時代,迎面而來的,則是碳材料的時代。
20世紀,無論是以硅酸鹽為代表的玻璃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硅基的集成電路還是熱鬧的單晶或多晶硅的太陽能光伏部件,林林總總的表象背后是硅元素的影響。
21世紀,碳元素所主導的新興材料體系正在顯示出自身更大的發(fā)展?jié)摿透痈挥刑魬?zhàn)性的工業(yè)影響力。如果以全球氣候變化和碳的關系去思考,低碳所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物理化學過程,其深意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方面,甚至到了決定人類自身命運的高度。
今年11月,我國首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輕型運動飛機“紅嘴鷗”,在珠海航空產業(yè)園下線,這款飛機凈重只有280公斤。在千米左右的低空空域,從珠海飛向武漢、三亞、長沙等城市,只需加上80升97號或98號汽油,輕松飛行四五個小時即可到達。在上海舉辦的工業(yè)博覽會上,也展出了國產的碳復合材料樣車。
不僅在中國。在航空材料領域,空客320、380,波音787均大量采用碳基復合材料作為航空器內部的結構材料,來實現飛行器自身的減重,相應的就是減少飛行過程中的油耗,實現更加綠色的飛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以寶馬為代表的世界電動車制造商,對碳纖維復合材料電動車的熱情。寶馬公司已經宣布2012年量產碳復合材料的電動車,并投巨資在美國成立生產碳纖維的制造企業(yè),在德國成立相應的纖維編織和成型公司?梢灶A見,未來主流的電動車都將大量采用碳復合材料制造。碳纖維其他的應用領域還包括風力發(fā)電的葉片等。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