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8日電 調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爆炸之謎的獨立委員會宣布,有關人員7日向模擬的航天飛機機翼發(fā)射了一塊泡沫絕緣材料,結果在機體表面形成了大約2英尺長(60多厘米)的大口子。這也初步確定了該航天飛機失事的原因。
據(jù)人民網(wǎng)消息,這是為確定“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而進行的第七次(最后一次)模擬撞擊試驗,也是破壞效果最為驚人的一次,讓現(xiàn)場觀看人員驚訝不已。這次試驗最終確定了造成飛機解體的罪魁禍首(軟呼呼的泡沫材料)。據(jù)悉,本次空難的最終調查報告將在七月份晚些時候向社會公布。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高壓槍將泡沫以每小時將近1000公里的速度,發(fā)射撞擊到模擬的機翼上(來自“亞特蘭蒂”號的真品),F(xiàn)場共有12部高速攝像機(六部在機翼內部,六部在外部)負責捕捉具體撞擊過程。此外,還有數(shù)百個傳感器承擔著收集相關震動數(shù)據(jù)的任務。同此前試驗不太一樣的是,本次承擔撞擊任務的泡沫“整體拍到”了航天飛機表面,此前則是“小角度撞擊”,因此破壞力更為驚人。有關方面正在研究機體表面強化碳纖維材料未能抵抗住類似撞擊的原因。
美國目前剩下三架航天飛機“奮進號”、“發(fā)現(xiàn)號”和“亞特蘭蒂斯號”。
NASA表示,將盡早制定切實可行的太空搶修方案,以便實現(xiàn)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某個時候恢復航天飛機的載人太空飛行的目標。NASA負責人宣稱,有關部門已開始著手研究上述“搶修計劃”的可行性,并強調這一任務并非“高不可攀”。他指出,NASA將“竭盡全力”確保剩余三架美航天飛機的飛行安全。(高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