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數(shù)減留學人數(shù)增 折射中國社會時代變遷——中新網(wǎng)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留學生活
            高考人數(shù)減留學人數(shù)增 折射中國社會時代變遷
          2010年06月08日 10:06 來源:新華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7日清早,當大多數(shù)中國高中畢業(yè)生正在為當天舉行的全國高考做最后的準備時,18歲的于露仍在酣睡。

            3個月前,這名來自山東省煙臺市的2010屆高中畢業(yè)生決定放棄“可以改變命運”的高考,因為已有4所美國高校向她發(fā)出了邀請。

            于露從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qū)、俄亥俄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愛荷華大學中選擇了第一所學校的建筑學專業(yè),該校將在未來4年里向她發(fā)放4萬多美元的獎學金。

            2009年高二課程結束后,于露就來到青島大學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中心進行ACT考試專項訓練,并于當年12月取得29分(滿分36分)的成績。

            “在美國學習一共需要12萬美元,除去學校獎學金的部分,我父母勉強可以負擔!庇诼墩f,與培訓班里其他同學相比,她家的經(jīng)濟情況“比較一般”。

            于露就讀的是煙臺市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中,以她的成績在國內考取一所名牌大學沒有太大問題!拔蚁氲絿飧玫貙W習建筑專業(yè),學成歸來后就業(yè)出路肯定會好一些!彼f。

            來自遼寧省沈陽市的高中畢業(yè)生王璐雪也格外青睞海外高校,她于今年2月被德國雅各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yè)錄取,并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我選擇出國讀本科是因為國外的大學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育環(huán)境更優(yōu)越!蓖蹊囱┱f。

            在同學們備戰(zhàn)高考的幾個月中,她的主要任務卻是學習德語,以及開車和做飯等生活技能。

            王璐雪所在的沈陽市東北育才學校本部約有530名高三學生,目前有50余人確定出國讀大學,并大都收到了國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中國教育部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今年全國有957萬人參加高考,比去年減少65萬人,而比2008年時的最高紀錄減少93萬人。今年全國高等學校計劃招收考生657萬名,錄取率比去年提高約7%。

            2002年至2008年,中國高考人數(shù)從527萬猛增到1050萬。

            遼寧省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除高中畢業(yè)生人數(shù)減少這一主因外,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也是導致高考人數(shù)下降的原因之一。

            據(jù)沈陽亨泰萊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吳群介紹,今年該公司已協(xié)助400多名高中學生出國深造,并向每位學生收取平均11500元的服務費。

            “國外大學為渴望優(yōu)質大學教育的中國高中畢業(yè)生開啟了另一扇窗!眳侨赫f。

            而據(jù)青島大學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紹,該中心自2007年建立以來,學員人數(shù)已由22人升至2009年的103人,“今年入學人數(shù)將超過去年。”

            盡管中國高考人數(shù)近兩年持續(xù)下降,錄取率從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的4.7%飆升至今年的68.65%,但能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仍是少數(shù)。

            專家認為,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家庭經(jīng)濟條件普遍改善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催生了近年來中國高中生的出國熱潮。(劉寶森 王瑩 王若遙)

          參與互動(0)
          【編輯:朱峰】
            ----- 留學生活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