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全國人大啟動對政府質詢權值得期待——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澳門日報:全國人大啟動對政府質詢權值得期待
          2010年03月15日 09: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3月15日電 《澳門日報》15日刊出社論《全國人大啟動質詢權值得期待》。社論說,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每年兩會都有政治亮點,今年亮點之一就是人大啟動質詢權。吳邦國委員長發(fā)出人大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信號,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jiān)督政府。人大常委會依法開展專題詢問和質詢,正是批評監(jiān)督政府最為重要的一種法律手段和民主力量,值得期待。

            文章摘編如下: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已圓滿閉幕。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有政治亮點,今年的亮點之一就是人大啟動質詢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吳邦國委員長發(fā)出人大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的信號,指出今后將依法開展對“一府兩院”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詢問和質詢。這是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這一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與過去相比,近年來全國兩會的政治風氣日益清新開明,人大機關對監(jiān)督政府的功能及手中的監(jiān)督權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明確的表達,表現(xiàn)于代表們敢說敢言,既有交鋒、又有質問,質詢正是其中之一。這標志著社會發(fā)展到新的階段,是推進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及其它各領域的全面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需要。要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就要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

            在世界許多國家,質詢權是普遍采用的監(jiān)督形式。新中國的質詢制度起源于一九五四年憲法,當時稱之為“質問”,“文革”期間這一制度被取消,改革開放后,憲法恢復質詢制,隨后包括《監(jiān)督法》在內的系列法律、法規(guī)都具體規(guī)定了質詢權。

            詢問和質詢,是人大對“一府兩院”實施監(jiān)督的法定形式。二○○七年元旦起實施的《監(jiān)督法》,在第六章專門規(guī)定了“詢問和質詢”的法律程序。根據法律,詢問和質詢是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jiān)督職權的一個重要方式。也只有代表民意的人大,對權力進行及時有效的監(jiān)督,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民生才能在受監(jiān)督制約的權力運行中得到依托。人大對政府工作的詢問和質詢,正是人民批評和監(jiān)督權力的過程。此次“兩會”再度強調人大對政府的詢問和質詢權,無疑是對這一權力監(jiān)管的夯實與保障。

            作為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監(jiān)督職權的質詢,在實踐卻很少得到運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人大至今只發(fā)生過兩件質詢案,即一九八○年寶鋼質詢案和二○○○年就煙臺“一一•二四”特大海難事故質詢交通部案。

            不過,質詢權在一些地方人大則屢被使用,并有效懲治政府行政部門的違紀瀆職行為。如一九八九年湖南省三十一名人大代表對政府提出質詢,一名副省長因此被罷免;二○○○年廣東省人大代表提出質詢,導致省環(huán)保局長被調離、一名副局長被撤換。

            人大代表倘若積極行使質詢權、提出質詢案,不僅意味著代表權力的充分使用,提高代表的履職水平和能力,還能進一步促進公民意識的提升。

            同時,“質詢”也是全國人大自身建設的需要。制定和修改法律、監(jiān)督法律的實施,是全國人大的重要職權。作為最高立法機關和監(jiān)督法律實施的機關,更要帶頭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重要職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此次向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jiān)督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人大常委會依法開展專題詢問和質詢,正是批評政府、監(jiān)督政府最為重要的一種法律手段和民主力量,值得期待。人大只有主動、依法用好質詢權,才能讓政府官員心有所懼,珍惜權力,用好權力,為民謀福。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