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臺灣島內“國語”風波癥結何在?——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大公報:臺灣島內“國語”風波癥結何在?

          2010年09月06日 09: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9月6日電 臺灣方面日前表態(tài)平息“國語”改“華語”爭議。香港《大公報》日前刊文說,可能有人會不解:教材改名何以會在島內引發(fā)軒然大波?現(xiàn)在,“華語”和“華文”已成為非中國地區(qū)的慣用語。這也是臺灣此次課本改名風波的癥結所在。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有消息傳出,臺灣中小學教科書原本明年起把“國語改為華語、國文改為華文”,引起臺灣一些知名學者的強烈反彈。臺“教育部”隨后澄清,“國語文”課程名稱沒變。馬英九隨后也定調,中小學語文課本名稱仍沿用“國語文”,為這場改名風波設下停損點。可能有人會不解:教材改名何以會在島內引發(fā)軒然大波?

            兩岸同根同源,大家都使用漢語,但名稱則有所不同:大陸叫普通話,臺灣稱“國語”。而在整個中國以外的地方又被稱為“華語”,因為許多中國人早年飄洋過海,四處謀生,在亞洲或以外的不少地方形成聚居地,尤以東南亞為主。這些中國人后來被稱為華僑或華人。他們?yōu)榱俗屪约旱淖訉O學習“母語”和向當地人推廣中華文化,遂倡導“華語”教育,教材亦稱為“華文”。

            現(xiàn)在,“華語”和“華文”已經成為非中國地區(qū)的慣用語了。這也是臺灣此次課本改名風波的癥結所在。所以,島內學界嘲笑課本改名是完成“去中國化”之“未竟事業(yè)”。

            眾所周知,陳水扁政績不彰、弊案纏身,為了轉移焦點,在第二任期末大搞“去蔣化”、“去中國化”。扁政府在下臺前三個月,還想把“國語文”改為“華語文”,只是遭到國民黨反對才作罷。

            國民黨上臺后,馬政府改回“中華郵政”和“中正紀念堂”,此外無其它動作。顯然,馬英九一方面認為應以拼經濟為先,另一方面不想挑起族群矛盾。不過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不容延遲,否則誤人子弟。(朱穗怡)

            

          參與互動(0)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