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胡錦濤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一句大白話—— “不折騰”,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 本刊記者/楊中旭
12月19日中午,北京市民史建剛駕車赴約途中,收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車載收音機里,電臺正在對胡錦濤18日在紀念堂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進行報道。
史建剛依稀聽到“不折騰”3個字。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識地伸手去按收音機,想重聽一遍——這顯然是徒勞,清醒過來的他提醒自己,晚上回家時上網看看自己是否聽錯了。
和他一樣,注意到“不折騰”的人非常多,各大網絡論壇也被針對這3個字的討論占據(jù)著陣地。很多人發(fā)現(xiàn),胡錦濤此番講話中的“大白話”多了起來。
新聞媒體還注意到,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到,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zhí)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
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注意到,胡錦濤在講話中,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并將改革開放獲得的巨大成功歸結于此。
道路的抉擇
時光如果倒流14個月,注意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述的人就更少,除了相關的理論研究者,普通民眾都把十七大報告中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述當成再普通不過的說法。史建剛就說:難道改革開放,不是因為突破了舊的條條框框造成的?和他持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
就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首先簡要回顧了過去5年中央委員會的主要工作,隨即在第二部分,就將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系起來。在用了3142個字對此進行闡述,兩次提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提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之后,才是第三部分所要闡述的,被輿論廣為關注的科學發(fā)展觀。
此番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講話之時,胡錦濤指出,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jù)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fā)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fā)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勃勃生機。
講話中,胡錦濤把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歸納為“十個結合”。而第一個結合,正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
一位參與了十七大報告起草工作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央此番的表述,等于回答了“未來中國要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根本性問題。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中央黨校政法部副主任趙虎吉做出了系統(tǒng)的解釋:以二戰(zhàn)為標志,資本主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其社會矛盾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描述并無二致,而始于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亦是第一階段資本主義累積矛盾的總爆發(fā)。但在第二階段,資本主義社會普遍進行了兩項改革:其一、反壟斷;其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從那時起,資本主義社會再未出現(xiàn)階級革命。
“如果我們的思路還停留在《資本論》那個時代,顯然無法解釋日新月異的新形勢”。趙虎吉說。
根據(jù)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的研究,最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由毛澤東首先在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但在此后的多年,這一提法卻幾乎消失。
“那是因為蘇聯(lián)明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還有第三國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比較強調老大哥的領導”。
后來人們已經熟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曾經產生兩次飛躍,第一次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則是鄧小平理論。這兩次飛躍,都沒有因循守舊。
“不折騰”的背后
但在“飛躍”的背后,卻是利益的重構,爭論也就此而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爭論尤其多起來。
在與《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茶敘之時,權威經濟學家吳敬璉直言:30年來,爭論從未停止。
最早的爭論,發(fā)生在改革開放初期,平反冤假錯案、小崗村分地、成立特區(qū)、個體戶涌現(xiàn)等問題,都曾引起不同的看法。約10年后,“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之爭也一度塵囂直上,以至于鄧小平不得不通過“九二南巡”,發(fā)表“三個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講話,基本平息了第二次爭論。
就在那次爭論中,鄧小平的一番話值得銘記:現(xiàn)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白蟆钡臇|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坝摇笨梢栽崴蜕鐣髁x,“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fā)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
“在鄧小平在世之時,‘左’不太敢冒頭。但在鄧小平去世之后,不同的意見又開始多了起來”。一位中央黨校教授說。
矛盾的激化,源自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2001年在中央黨校的“七一講話”。在那次講話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首次提出,對于“左”而言,讓“無產階級先鋒隊”去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也就是允許資本家入黨,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某副部級離休干部曾經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提出質疑。而在江澤民“七一講話”前后,有兩本刊物——亦多次發(fā)表偏“左”的過激言論。
隨著改革開放30周年的臨近,按照《人民日報》主任編輯馬立誠的說法,一場“改革開放搞錯了嗎”的爭論又開始風生水起,其中,來自于“左”的攻擊,主要表現(xiàn)在4個“旋風”和兩份“萬言書”上。
所謂4個“旋風”,基本發(fā)生在2004年到2006年間,分別就國企改革、學術研究、物權法和政治立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的一些言辭,顯得過于激烈。
4個“旋風”所到之處,事后看來,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折騰”的效果。物權法起草者就曾經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僅僅因為針對“物權法”的一陣旋風,這部有“市場經濟基石”之稱的法律,就起碼晚出臺了一年之久。
而在4個“旋風”中間,2005年“五一”,部分人上書中央,對當年年初出臺的“非公經濟36條”提出質疑。參與了簽名的人認為,“36條”違反了憲法第6條“公有制為主體”的規(guī)定。而在2007年年初,也曾有人手持全國工商聯(lián)發(fā)布的國有、民營經濟數(shù)據(jù),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出了“憂心忡忡”的態(tài)度,“民營經濟以每年兩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現(xiàn)在已經突破了70%,這還得了”?
對此,中央曾經做出鮮明的回應。2006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參加分組審議之時表示,“改革開放毫不動搖”,“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早在2001年江澤民“七一講話”前后,由于爭論日益激烈,中央已經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暗览砻鲾[著,如果理論上不取得新的成果,還停留在過去的那一套上,‘左’很容易搬出經典理論來把你駁倒”。王長江說。
進入2007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研究,已經到了收尾的程度。秋天,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fā)展黨歷經艱辛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這個時候,再回頭來看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提出的‘與時俱進’這一說法,就會更為清楚這一歷史進程的演變”。一位中央黨校教授說。
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再度強調“改革毫不動搖”,而到了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大會上,這一表述變得更為樸素: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