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認定應重專業(yè)標準 ——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文物認定應重專業(yè)標準
          2009年08月28日 10:30 來源:北京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文化部制定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前不久正式發(fā)布,并將于10月1日起施行,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兩大特點。

            首先是文物認定、定級的范圍擴大了,增加了鄉(xiāng)土建筑、工業(yè)遺產、農業(yè)遺產、商業(yè)老字號、文化線路、文化景觀等特殊類型文物。不但種類增加了,來源上也有拓展,要求文物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民間收藏文物的定級。這一變化順應了文化遺產多樣性的發(fā)展趨勢。

            其次是強調了公眾參與。以往文物古跡的普查、認定都是文物部門和專家的事,老百姓大多沒什么發(fā)言權。《辦法》則規(guī)定,文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等可以申請認定文物,有關部門應當通過聽證會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并予以答復。

            筆者以為,在保護理念上突出公眾參與性是件好事,既可在文物的發(fā)現(xiàn)、認定上拾遺補闕,又有利于推動建立全社會共同保護文物的新機制。但在認定上,還是應該強調專業(yè)標準、尊重專業(yè)意見。專業(yè)部門依照國家標準對文物進行認定、評級,如同法院依法斷案,不應盲從于所謂的“民意”和風評。為回避輿論壓力而隨意放棄對專業(yè)標準的堅持,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普通公眾受專業(yè)知識、經驗、眼界、情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提出五花八門的申請十分正常。最容易誘導公眾情緒的是所謂的名人效應。比如,北京孔廟里林立著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上面文人賢士不知多少,但被游人的手指摸黑了的名字卻只有一個:劉墉。再比如,近來屢起爭議的名人故居問題。名人固然有著不可小覷的社會影響,但并不是任何與名人扯上關系的東西都是文物,更何況這些人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中亦如彗星閃過。文物局不是名人局,應該也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全、辨得更準,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所謂的一些名人遺產上。

            柯 羅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