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等作品風靡內(nèi)地,翻譯家林少華的名字也廣為人知。林少華在28日的《中華讀書報》撰文《林譯村上:“0”分?!》,反駁日本東京大學中文部教授藤井省三對自己譯文的批評。日本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葉渭渠表示,這是由于雙方所持的翻譯理論不同造成的。
藤井省三:林少華的翻譯“濃妝艷抹”
青島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林少華是日本文學翻譯專家,譯有三十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林少華稱,藤井省三教授所著《村上春樹心目中的中國》一書,今年7月25日由朝日新聞社公開出版。藤井省三在這本書的最后一章探討了村上春樹中譯本的翻譯問題。藤井省三認為,村上作品用的是“口語體”,惟有最大限度傳達這一文體或風格的翻譯才是“良質(zhì)”翻譯,而林譯本用的卻是“文語體、書面語體”。作為例子,藤井還引了《挪威的森林》中的一段譯文,把林少華的翻譯和葉惠譯的香港版、賴明珠譯的臺灣版進行了對比,認為林譯“濃妝艷抹”。
此外,藤井還引用林少華自己說過“漢語(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之一”,同時將“日文式翻譯腔”稱為“和臭”,暗示中國文化對于日本文化的“優(yōu)勢”,指林少華有漢語民族主義。
林少華:將意境翻譯出來才是更大的忠實
林少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所謂“打0分”是自己在反駁文章中打的一個形象化比喻,并非藤井給自己打了0分。針對藤井的批評,林少華表示,“文學翻譯不存在直譯,我很欣賞錢鐘書先生的‘化境’之說。翻譯不是一字一句的對換,而是意境與總體的對應,要大而化之,譯文讀出來不要像翻譯體。這種翻譯在審美境界和作品意蘊上是更大的忠實。”
林少華說,自己以前是說過中文有獨特的感染力,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遠沒有到“漢語民族主義”的地步。
林少華還說,藤井所推崇的賴明珠譯的臺灣版,帶有很明顯的日文行文痕跡,有些詞直接就用上了,這可能更容易為藤井所接受。他還透露,村上春樹對于別人翻譯自己的著作比較寬容,有一本書的英譯本刪掉了一些章節(jié),村上春樹也沒有計較。
葉渭渠:翻譯是再創(chuàng)造,不是“你創(chuàng)造”
曾翻譯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作品的著名翻譯家葉渭渠表示,藤井和林少華之間的爭執(zhí)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翻譯理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翻譯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要追求“信、達、雅”,但是,這種再創(chuàng)造只是在原文的基礎上追求“信”,然后再追求“達、雅”,三者之間要保持平衡。“‘再創(chuàng)造’不是‘你創(chuàng)造’。”
葉渭渠表示自己也遭遇過類似的經(jīng)歷,他翻譯的川端康成著作,曾被一些人批評為“糟蹋了川端康成”。但是,臺灣的出版機構來挑選譯本時,還是選了自己的本子!皩Υ龑W術批評要有平常心,火氣不要太大,要相信讀者的眼光!比~渭渠說。(記者張弘)
譯本比較
《挪威的森林》中的段落:
林少華譯內(nèi)地版:玲子……緩緩彈起巴赫的賦格曲。細微之處她刻意求工,或悠揚婉轉(zhuǎn),或神采飛揚,或一擲千鈞,或愁腸百結。
葉惠譯香港版:玲子……慢慢彈起巴哈的賦格曲來。細膩的部分故意慢慢彈、或快快彈、或粗野地彈、或感傷地彈……
賴明珠譯臺灣版:玲子姐……慢慢地彈起巴哈的賦格曲。細微的地方刻意或慢慢地彈、或快速地彈、或盡情揮灑地彈、或敏感用情地彈……
藤井省三點評:確如賴明珠所稱,賴譯“不化妝,保留本來面目”。較之林譯自不待言,即使同葉譯相比,也可以說幾近完美。比之賴譯和葉譯,不可否認,林譯的“審美忠實”反而顯得濃妝艷抹(厚化粧)。
網(wǎng)友發(fā)言:在天涯網(wǎng)的閑閑書話中,署名為李思行的網(wǎng)友認為,“三種譯法,高下立判,林譯最佳。”網(wǎng)友thisyear稱,“林譯版是比較喜歡和對味兒的!本W(wǎng)友孫仲旭認為,“成語用得多,多少有點陳詞濫調(diào)的感覺,我相信村上如果用中文寫作,是不會這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