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看好資源金融和內需 滬指年內破3500點 ——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摩根大通:看好資源金融和內需 滬指年內破3500點
          2009年10月27日 09: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滬綜指會在3100點左右繼續(xù)突破,年內有望達到3500點,而明年突破4000點不成問題”,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10月26日在上海表示。一方面,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已達成共識;另一方面,明年年初全球養(yǎng)老金、共同基金將增加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資產配置。此外,通貨膨脹預期已經非常強烈,將使資本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在未來維持上漲趨勢。

            資金將加大新興市場配置

            李晶表示,A股市場短期和長期都有推動力。短期看,A股、H股的溢價大概在10%-11%之間,接近歷史新低。而2008年1月的時候A股和H股的溢價超過了百分之百,A股比H股貴一倍。歷史表明,這種溢價不會持續(xù)很久。李晶認為,A股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個月迎頭趕上香港股市的漲幅。

            正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表現略差于H股市場,所以出現了約十家公司在A股市場上的價格反而比H股更便宜。例如中興通訊、工商銀行、鞍鋼、平安保險等。李晶認為,短期之內投資者可以考慮買入這類A股,因為這種折價現象不常出現,且不會持久。

            同時,海外基金公司和全球養(yǎng)老基金可能在2010年年初重新做資產配置。而在配置的過程中,會更加關注新興市場,他們可能會增加對中國、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所以,未來三、五個月資產重新配置也會成為A股市場、H股市場和整個新興市場重新向上的動力。

            看好資源、金融和內需板塊

            李晶指出,無論是采購經理人指數還是發(fā)電量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繼續(xù)向上趨勢明顯;而在出口貿易方面,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降幅收窄還是一個趨勢,明年第一季度出口可能會出現同比增長。在未來市場環(huán)境中,流動性不會減弱,創(chuàng)業(yè)板資金分流的影響有限,而解禁股中大非減持的意愿也很小。

            不過李晶表示,明年信貸的發(fā)放量或將重回歷史常態(tài)。中國銀行信貸的增長大概在14%-16%之間,經濟增長速度在8%-10%之間。這個比例是合理的。但今年銀行信貸增長超出30%,持續(xù)下去銀行壞賬、資產泡沫都會出現。但中國的政策退出與其他國家會不同。首先是財政政策將繼續(xù)保持積極,而貨幣政策如果調整,首先是加大央行票據的發(fā)行,其次是提高準備金率,第三是出臺針對行業(yè)泡沫的政策例如對房地產的,最后才會是加息。

            李晶看好上游資源行業(yè),例如煤炭行業(yè)。此外對金融股也十分看好。她認為中國的銀行、保險企業(yè)在中長期的表現會非常優(yōu)秀,而且現在市值并不是太高。特別是銀行股,銀行股現在市盈率較低,但今年的盈利情況會非常優(yōu)秀。所以大銀行的股票非常值得看好。第三類則是跟內需掛鉤的板塊,如零售等能跟個人收入掛鉤的行業(yè)。

            大宗商品將繼續(xù)走強

            李晶看好在美元持續(xù)走弱、中國需求不斷增加情形下的大宗商品走勢。

            從鐵礦石來看,今年年初以來鐵礦石進口量已經超出潛在需求約5000萬噸。原因一是中國現在鋼鐵行業(yè)加速生產;二是大家預期明年鐵礦石價格上漲,當前開始大量進口;三是因為下游需求,包括房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汽車的制造,對鋼鐵的需求有很大促進。

            銅的進口也出現驚人漲幅,李晶認為,中國50%需要的銅都來自進口。主要在于下游行業(yè)需求拉動,例如建筑的開工面積、汽車的生產和銷售、空調和家電的增長等,這幾個行業(yè)都需要大量的銅,未來中國需要銅的量還是非常大的。

            李晶認為煤炭進口也超出預期。過去中國都是煤炭出口國,今年1-9月份中國出現了大量煤炭進口,表明需求復蘇,目前發(fā)電量達到了同比10%以上增長,秦皇島煤炭庫存量一直在下滑,庫存低于400萬噸。需求量上升導致供應不足,進入冬季后,煤炭價格還將逐步上升,年末可能會突破650元人民幣一噸。(朱茵)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