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以舊換新”:車市第一推動力——中新網

精品国产AⅤ一二三四区,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在线a亚洲v天堂网,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汽車“以舊換新”:車市第一推動力
          2010年01月11日 09:57 來源:中國經營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2009年,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福田汽車被直接拉動的銷量達到了6萬~7萬輛,占我們總銷量的10%以上!比涨埃L锲圏h委副書記趙景光滿心歡喜地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10年新的補貼政策加大了補貼力度,我們的銷售肯定會變得更好,最近福田正在根據新政策籌備一些有針對性舉措!

            2009年12月31日,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發(fā)布了《關于調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相比2009年7月份頒布的以舊換新政策,新政策的補貼標準有了巨大幅度提高。“如果說2009年的政策只是在輕卡層面掀起一陣波瀾的話,那么新政策將讓更多車型受益!睈劢ㄗC券分析師龍春說。

            輕卡狂歡

            新年剛過,重慶市璧山縣高洞村的村民遠奎,就急忙跑到長安汽車經銷商處打聽新的以舊換新政策的補貼細節(jié)。5年前,他買的長安星卡在超負荷運轉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維修費用越來越高,業(yè)務屢次受到修車影響,“現在這輛還沒有到報廢年限的‘破車’,按照新的補貼政策可以得到6000元,我再加兩萬多就可以買輛新車了,還是劃算的!”

            “2009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讓輕卡企業(yè)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比涨,龍春表示:“2010年新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之后,輕卡企業(yè)的業(yè)績將會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的確,相關數據顯示,江淮汽車2009年1~11月份的輕卡車型銷量達到了15萬多輛,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將近4萬輛。而福田汽車1~11月份的輕卡銷量則達到44萬輛,同比實現了40 %的增長。

            于2009年12月31日出臺的新政策無疑會將企業(yè)的興奮度推向又一個高潮。新政策顯示,提前報廢老舊汽車、“黃標車”換購新車的,補貼標準由原來的3000元~6000元調整到5000元~18000元。

            個別車型的補貼力度甚至提高了3倍,如此巨大的調整幅度,讓汽車業(yè)內人士感到政府推動車市的強烈意圖。補貼提高的消息一出,即引起了股市的連鎖反應,輕卡產能較大的福田汽車和江淮汽車的股價一路上揚。

            政策期待

            從2009年情況看,以舊換新政策之所以讓輕卡等輕型客、貨車成為了最大受益對象,是因為普通乘用車并不在補貼范圍之內,補貼對象是那些排放水平較低的載貨車和載客車,而該政策對重卡及大客車等補貼對象的補貼力度,又不足以讓這部分車主選擇提前換購。

            “現在一輛重型汽車車頭加拖車的價格怎么也得30多萬元,按照原來政策的補貼標準,一輛重卡的補貼額度最多只有6000元,對于購車者來說,這很難刺激他們下定決心提前換車!标兾髦仄袌霾拷浝韯⒖茝姼嬖V《中國經營報》記者。

            顯然,2010年政府大幅度提高以舊換新的補貼標準,表明了政府已經意識到2009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局限性。

            此外,還有某證券機構分析人士預測:“如果說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是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第一推動力的話,那么2010年的第一推動力正在轉化為以舊換新!

            不過,在新的補貼政策面前,劉科強對新政策之于重卡及大客車市場帶來的拉動作用,依舊保持審慎樂觀態(tài)度!靶抡邔χ乜ǖ难a貼額度提高到了18000元,但相比動輒幾十萬元的車價,這一額度對該市場的促進作用有多大還尚未可知,”劉科強表示,“況且在以舊換新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先天的難度!

            “現在二手車市場混亂,很多報廢車都可以賣出好價錢,遠遠高于國家的補貼,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享受國家以舊換新的補貼?而且申請的程序也非常麻煩。”重慶再生資源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余兆機,對劉科強的說法予以認同。而汽車業(yè)知名分析師賈新光也認為:“國際上以舊換新補貼的水平普遍在3000歐元(約3萬元人民幣)左右,只有比賣舊車的價格高一些,更多的車主才會選擇提前報廢!

            ----- 汽車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