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箱篋,于書中得一西鶴年堂藥單。西鶴年堂藥店位于北京菜市口丁字口的西北角。說起菜市口,那是明、清兩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場。古代執(zhí)行死刑,將尸體暴露街頭,稱為“棄市”,即所謂“刑人于市,與眾棄之”。每年秋審勾決,皆在此地。明代的楊繼盛、楊漣、袁崇煥等忠臣,清代,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紅等維新志士,都是在菜市口被殺的。
清代有個許承堯?qū)戇^一篇《過菜市口》詩,把菜市口刑場的景象繪得頗具聲色,特錄于此以饗讀者。詩日:“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此地復(fù)何地?頭顱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氣生伊蹶。愁云泣不散,六嚴(yán)聞霜飛。疑有萬怨魂,逐影爭嘯啼。左側(cè)橫短垣,茅茨復(fù)離離。此為陳尸所,剝落墻無皮。右側(cè)堅長稈,其下紅淋漓。微聞決囚日,兩役舁囚馳。高臺夾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指囚頸,一役持刀鋒。中肩或中顱,刃下難邃知。當(dāng)囚受刃時,痛極無聲噫。其旁有親屬,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踴摧心脾!
西鶴年堂藥店相傳建于明代,店號的匾,是明嘉靖年間的宰相嚴(yán)嵩寫的。其中“鶴”字筆劃獨(dú)多,與另外三字并寫很難勻稱,但卻布局很好,所以幾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記載它的文章也很多。據(jù)說,凡進(jìn)北京的的人,都要到那里去瞻仰一番。甚至有傳說某日菜市口行刑,當(dāng)夜,西鶴年堂藥店有鬼打門,要買刀傷藥。故長期以來北京流傳一名罵人話:“到西鶴年堂去討刀傷藥!币馑际钦f:“你這個人殺頭的。”
在清代,刑場監(jiān)斬官的高座位,常設(shè)于西鶴年堂店門口。搭一席蓬,下放一長方桌子,上擺朱墨、錫硯和錫制筆架,筆架上擱放幾支新筆。監(jiān)斬官照例要在西鶴年堂坐一坐,稍事休息,再升座行刑。公案上的筆,卻是有幾個犯人便要預(yù)備幾支。這是何故呢?因為要?dú)⒁粋人,劊子手提上頭來,監(jiān)斬官照例要用朱筆在犯上頭上點一點。那支筆就會有人出許多錢買去。傳說這種筆可以壓邪驅(qū)魔。從另一角度講,一個犯人用一支筆,亦為劊子手和差役們的生財之道。